百年学脉、岭南乐鱼体育、红色基因细数环五山的三件“宝”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9-05 08:46:41    浏览:

[返回]

  乐鱼体育今年以来,广州市天河区提出构建“一芯一带两轴”发展空间格局,将聚力发展7个重点发展片区,其中包括环五山创新策源区。

  传说,现五山街周围有嵩山、茶山、黑山、象岗山、凤凰山等五座山头环绕,中间形成盆地,有“五马饮泉”之称,故名“五山”。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以下简称“环五山”)范围北至华南国家植物园、南至黄埔大道西,西至白云山、东至科韵路,面积约28.12平方公里。

  纵观历史,环五山在整个广州的历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山水相依,“岗地起伏、池沼荡漾”,是广州最早的大学城、科学城,曾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高教科研重镇。

  民国时期建设的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为华南最高学府和全国著名学府之一;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为广州市最早的专业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在原临时创办南方大学,任校长;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华南师范学院在南方大学原址兴办,华南工学院和华南农学院相继在中山大学原址兴办。这些学校的建立见证了华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形成了石牌-五山高等教育区。

  同时,大量科研院所也扎根于此,光是1958年至1959年间,就有广东省邮电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等8家科研单位在环五山成立,其中电子工业部第五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参加了我国第一颗爆炸对通信和元器件影响的核效应试验。

  目前环五山辖内有5所高校,11所科研院所,16所职业院校,科教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天河工业的发展,在此期间,天河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形成员村车陂工业区,环五山片区工业主要为仓储、机械工业,零星分布于元岗、长兴、兴华街,代表性的有1966年在上元岗成立的人民机器厂和1969年在东莞庄成立的南海机器厂。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机器厂是广州市唯一研制雷达设备的厂家,刚建立就接受为国家重点工程运-七飞机配套工程研制“251”航行雷达的任务,该厂生产的L-2型全向雷达告警器于1990年被评为机电工业部优质产品。军用产品曾获国务院科工委技术改造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广东省科学大会优秀科技研究成果奖。1990年代建成五山科技街,成为软件信息产业摇篮。

  1931年至1937年间,按照孙中山生前所嘱,选址石牌建设了国立中山大学新校园。校园建筑“据数平岗、错若置棋”,用建筑和道路组织山岗形成南北“山系”地形中轴线对低洼地筑堤成池,形成东西走向的“水系”轴线。将原来的一片丘陵荒山,建设成山水校园。其山水轴线、主要建筑群、道路等基本格局保留至今,风貌犹存。

  环五山拥有两大国家植物园之一的华南国家植物园。1956年筹建的华南植物园,距今近70年,历经数次规划,才有现在的规模,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和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之一。园内最大限度展示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及岭南风情,使之成为科研体系健全,科普内容丰富,规划布局合理,乐鱼体育景观优美,园区建设一流,集游娱、观光与休闲为一体的景观园地。乐鱼体育小品结合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和现代建筑手法,多采用花窗、景墙、灵透的建筑体态和精巧的构件,营造完全融入景色中的乐鱼体育建筑,华南国家植物园水榭更是岭南现代主义建筑经典之作。

  走进银河革命公墓,遍地铺满着英雄花的“红”,这里是华南地区首座由政府建立的纪念性革命公墓,作为公墓规划用地保存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烈士、领袖、著名艺术家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爱国人士,沙基惨案烈士、辛亥革命烈士、第一届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林伟民等一批革命烈士、军人、名人皆长眠于此。

  在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华侨学生接待站、刘永福营盘碉堡遗址、抗日战争革命根据地长湴村等地都讲述着爱国求实开拓创新的故事。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爱国将领刘永福率黑旗军在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1899年11月,刘永福回到广州,建黑旗军四营,驻扎于广州东郊的燕塘、五山一带。在1938年6月,长湴村成立了地下党组织,并组成了广东第一支农民抗日队伍——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长湴第一分队,以五山梁氏宗祠作为驻地。这些故事表明,环五山早已内聚了中华儿女强烈爱国情怀的内在张力。

  环五山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价值特色鲜明,经排查,范围内含不可移动文物45处(其中广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处),历史建筑24处,传统风貌建筑27处等,其中包含云从龙墓、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华南国家植物园1处历史名园。

  厚重的历史,是新时代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向新向前的原动力。当前,天河区正在对片区文物、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点进行保护性修缮,在满足法定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基于遗产的价值和保存情况提出弹性指引,鼓励结合周边环境开展合理利用。以“发挥遗产公共属性,构建特色文化遗产路径”作为文化路径,基于片区历史校园、科技创新与近代革命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在文化策源环道的基础上构建多条历史文化体验路径,串联各文化遗产点,增加历史文化空间可达性与联系性,塑造多元、高质量历史文化空间,展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历史文化魅力。这是天河不断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实现高水平创新、高成长产业、高品质生活,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区和全过程创新生态圈的新探索。

搜索